Tuesday, 8 July 2014

地球在呼救

什么是酸雨?

 当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,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,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,使雨水酸化,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
    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的CO2,故正常雨水本身略带酸性,pH值约为5.6,因此一般是以雨水中的pH值小于5.6称为酸雨。

实验一:

目的:研究环境受酸雨污染的程度

步骤:

1. 学生从住家收集各种来源的水, 如:雨水,自来水,醋水,污染水 (准备清洁的水,把水口朝向摩托车/汽车排烟处,收集污染水),鱼池里的水,烟水。
2. pH值/蓝色石蕊试纸来判断液体为酸性或碱性的单位。

观察结果:

水的来源
雨水
自来水
醋水
污染水
鱼水
烟水

pH





















实验二:

目的:观察酸雨对豆芽萌芽的影响

步骤:

1. 准备2个器皿,置入适量棉花。
2. 1个器皿,以自来水湿润棉花,才植入20颗绿豆。
3. 2个器皿,以醋水湿润棉花,  才植入20颗绿豆。
4. 每隔一段时间浇水。
5. 每天在记录表进行记录,观察、测量并记录绿豆的萌芽状况。

观察结果:



1个器皿(自来水)
2个器皿 (醋水)
天数
叶片数量
幼芽高度
其他
叶片数量
幼芽高度
其他
1






2






3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实验三:

目的:观察酸雨的形成和对植物成长的影响

步骤:

1. 准备一个塑料瓶,把上端的塑料瓶割掉。
2. 在塑料瓶的内部两侧粘上粘土或口香糖。
3.把一盆植物放在塑料瓶内。
4. 把火柴插在粘土或口香糖上。(建议3支以上) 
5.火柴被点燃不久后,用洒水壶浇水,形成酸雨。
6.持续进行此活动几天,观察酸雨对植物成长的情况。

观察结果:


植物生长状况
第一天

第二天

第三天















教学心得分享:

玩转实验,激活课趣!

陈君敏:蒲种

随着科技的发达,多媒体已广泛的进入教育领域。在教学中,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,的确是求取知识的最佳工具。当图、文、声、像融为一体,丰富逼真的图像,生动形象的动画,优美动听的音乐,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。然而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,常常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只是耳听和眼看荧幕上的科技知识,曾几何时,孩子们有机会用双手做实验,通过研究来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探索知识的奥妙?多媒体设备已渐渐地取代了科学室里的实验器材。孩子们到科学室的机会已越来越少了,在课室里,孩子们只是一味地读读课文,听听老师讲解,看看多媒体上传来的知识,做做作业上的习题,实验教学法似乎已被忽视了。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结果,对于知识、概念得来的过程甚少涉及,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,没有认清概念的实质,确实难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。
还记得,上四年级的华文课-«地球在呼救»时,我让学生进行制造酸雨的实验和观察酸雨对植物成长的影响。孩子们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是多么的积极,其中一位孩子说道:“老师,你要我们准备的东西,我们都一定会找到!”从孩子的这一句话中,显露了孩子们对这一堂实验课的浓厚兴趣。当孩子们对试验抱着积极的态度时,一切都不难解决了。
在实验课上,孩子们把植物放入塑料瓶,再把火柴黏在塑料瓶两旁的粘土上。当要点燃火柴时,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使用火柴,或不敢点燃火柴。当火柴被点燃时,有些孩子怕得倒退三步,忘了要把握时机,往火焰浇水,才能成功制造酸雨。幸好,在旁观看的黄老师及时“下火海”,才能即时抢救危机。看到这种情形,我明显地感受到教育背后问题的存在。
接下来的几天,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,孩子们已能自主地重复进行实验,观察酸雨对植物成长的影响。实验完成后,孩子们的任务并未结束。他们个个像科学家似,分析从试验中获取的数据,推出结论;对问题提出假设,通过试验获取证据检验假设;运用试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等等。孩子们在笔记本里认真地、细腻地记录观察结果,讨论,分析和做结论,好奇地、快乐地研究学问。 我惊讶的发现孩子们居然能从实验中得到那么多的答案,他们的成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需要学习动手做的机会。
学习应以探究为主,只有亲身经历,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,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上的概念,获得知识,相信在几年后这些知识还能记忆尤深,终身受益。而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的“配角”,是辅助教学的工具,不能本末倒置。因此,身为教育者,我们应该不断为学生提供“活的教材”,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引发。

文章刊登于星洲日报新教育19-8-2014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