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四:爱好昆虫的孩子
教学设计
3.3.4 针对所经历的事情写自己的感想。
挑战一:为虫虫布置家
挑战二:欢迎虫虫入伙
挑战三:我与虫虫一起度过的日子
学生设计表格,记录小动物的生活习性, 和自己的心情。
挑战四:还虫虫自由,祝福它
挑战五:学生把养虫虫的经历和感想,写成话。
3.5.4 搜集及处理世界伟人的资料,以图片或多媒体的方式作报告。
组别作品
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以图片的方式作报告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,我提供了关于“沙布尔生平”的文章给孩子们。从该文章中,孩子们找出沙布尔的出生日期、国籍、小时候的家庭状况、职业、兴趣和爱好等资料。过后,他们才以思路图来做报告。
好言好语
感恩、尊重、爱
挑战1:为虫虫布置家
有一组的小女生发挥其绘画天分,在白纸上先画出虫虫的屋子。
看其作品,未来她肯定会是出色的绘测师。
挑战二:欢迎虫虫入伙
挑战三:我与虫虫一起度过的日子
布置好饲养箱后,孩子们开始到菜园找虫虫。
由于女生比较胆小,因此捉虫虫的任务只好交给男生了。
我们的宠物:甲虫
(它的身体是红色,由于不知道它的名字,孩子们只好替它取名为”红红虫)
挑战四:还虫虫自由,祝福它
放生仪式
放生当天,孩子们不舍地将虫虫放在手上,一个传一个,最后才把甲虫放回叶子上。
埋葬仪式
孩子们自备铲子,分工合作地挖泥土,准备埋葬虫虫。
照片中白色的手工制作盒子是其中一只宠物的棺材。
后来,因为考量到环保问题,所以棺材不入土。
最后,大家决定只把虫虫的尸体埋在泥土里。
孩子们们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鲜花放在虫虫的坟墓上。
最后,孩子们以自己的宗教方式祈祷,祝福虫虫早日投胎。
(佛教徒双手合十念诵“阿弥陀佛”三声,基督教徒者则一声“阿门”)
虔诚的孩子还要求为虫虫插上一支香。
原本是菜园的泥地,最后变成虫虫的坟场。
教学心得:
从昆虫的世界,探索生命之旅
长期以来,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们的应试教育、成才教育,而忽视生命教育,孩子们性格与情感的培养更常被忽略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,教育的目标已从“以知识为本”的教育转变成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。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主要是以“人的生命本体为本”。只有把教育和生命结合起来发展,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。
生命教育主要是让孩子认识生命、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。生老病死,更是生命教育的一个主要课题,也是人生必经的过程。大多数的人都能欢喜地迎接生命的来临,却对死亡的课题避而不谈。亲人去世时,面对孩子们追问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问题,我们总会告诉孩子“他们出远门了。”正常的生死观,常被模糊和恐惧代替了。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们谈起这些生命中的重大课题呢?
自然界就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导师。在大自然里生活的昆虫会说话,它们也有迷人的生命故事。让我们一起带领孩子走进昆虫世界,探索生命的奥秘吧!
1
宠物是孩子的朋友,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宠物。一天,我在课室里向孩子们提出养宠物一事。果然,孩子们一听到养宠物,顿时发出兴奋的声音,Yeah声四起。大家开始讨论着要养小狗、乌龟、田鼠等。我紧接着说:这次我们养的宠物很特别,它是一只昆虫。这时,孩子们“闻虫色变”,Yeah时顿时转变成可怕的尖叫声。一些胆小的女生更怕得皱起眉头,用手掩盖着嘴巴。大家都对昆虫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。
虽然如此,大家还是很期待着养宠物这个活动。孩子们开始忙着讨论应该如何为昆虫布置舒适的家园。其中一组的女生,更充分发挥其绘画天分,在纸张上拟出昆虫的家。看着她的作品,我心想她未来肯定会是一位出色的绘测师。昆虫的房子经过孩子们用心地设计和布置后,简直可媲美人类的居所,里头有沙发、床、桥、小花园等,看来住进这间房子的昆虫肯定会过得很舒服吧!
2
"'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", 当天,孩子们提着豪华的饲养箱,到菜园寻找昆虫。这班孩子还做足了安全措施,戴上手套或套上塑料袋,深怕接触到虫虫身上流出的毒液或被虫虫的毒刺伤害到。在菜园里,孩子们发现的昆虫还真不少,有甲虫、独角仙、螳螂、一些不知名的红红虫等。每当一看到昆虫,男生都会兴奋地伸出手把昆虫捉住。眼看眼前的昆虫快要到手了,女生却在一旁害怕得花容失色,惊声尖叫,倒退三步。结果,昆虫统统被吓得飞走了,气得几个较大胆的男生马上命令女生们安静下来。当他们又快要成功捉到昆虫时,却因为自己的脚步声太大,又把昆虫吓走了,只好又眼睁睁地看着昆虫飞走。这时,有些孩子还不放弃,穿越过菜园,踩过泥巴,追着昆虫跑,结果不但扑个空,还差点把菜园的菜踩坏,急得在旁观看的校工连忙向前助他们一臂之力。每当成功捉到昆虫时,只见他们紧紧地把昆虫握在手中,怕它又飞走了。我见状,连忙吩咐他们把昆虫放进饲养箱,才得以保住昆虫一命,不然昆虫肯定会栽在他们的手中。整个菜园顿时变得非常热闹,大家都为了寻找昆虫而忙得团团转,还须劳动国文老师来请孩子们回班上课。
3
把昆虫放进了饲养箱后,孩子们个个顿时成了昆虫学家沙布尔,对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,再把资料记录在记录表。他们集体观察它的外形、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,再观察它的动作和生活习性。每个过程都充满了惊喜。
透过观察,孩子们们认识生命成长的历程和改变动物,接近自然生态,学习爱护动物与关心环境,这不再只是环境教育的进步,也是生命教育的开始。
在这段日子,孩子们都把宠物当着朋友,怀着“三心”— 感恩心,尊重心和爱心,与宠物相处,这不就代表着生命吗?
4
昆虫是属于大自然的。一个星期后,昆虫因为不适应环境,而显得越来越虚弱,死伤惨重。“为什么昆虫活在这世界上后,又要面对死亡呢?”好一个有深度的问题。 听到孩子问起这个问题,不禁令人感到心疼。我告诉孩子生物都要经历生老病死,这是自然法则,虽然我们无法控制生和死,但从生到死的过程是我们可以把握的。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,让自己的生命发挥价值。
这时,也是时候该让昆虫回到属于它们的地方。选了良辰吉日后,我们决定于当天为昆虫进行放生与埋葬仪式。孩子们都一一对昆虫显露出不舍之情,离别之时,眼眶不禁泛红。孩子双手捧着宠物,有秩序地从课室步行到菜园。一路上,大家都是静静的,心情哀伤,脚步沉重。
到了菜园,我们先为还活着的昆虫进行放生仪式。孩子们提着饲养箱,走到找到昆虫的地方,换它们自由。当饲养箱一打开,昆虫也似乎舍不得离开孩子,躲在饲养箱一角。其中一个孩子只好把手伸进饲养箱,用手轻轻地把昆虫捉出来,放在手掌心。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昆虫传过彼此的手中,才放回叶片上,在孩子们的声声祝福中,昆虫终于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。
接下来,便是庄严的埋葬仪式。已对宠物种下感情的孩子,还特地以火柴盒、透明塑料盒子、手工制作盒子,为心爱的宠物制作棺材。孩子们把昆虫放入棺内后,再用铲子分工合作地挖泥,才把昆虫的尸体埋进土里。他们也不忘把鲜花放在昆虫的坟墓上,再插入墓碑。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之下,双眼闭目,回顾在这一整个星期里和昆虫共同度过的日子。最后,孩子们还以各自的宗教方式祭拜昆虫。信奉佛教徒的孩子更虔诚地双手合十,念诵阿弥陀佛三声,回向给昆虫,希望它们早日投胎。信奉基督教徒的孩子则以一声“阿门”祝福虫虫。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,我想这些孩子肯定已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,它是人生中最宝贵的。
孩子是需要呵护的群体,同时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。生命教育的目的,不仅在于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,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,勇敢地面对挫折,不做出危害他人与自身的行为,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,活出生命的光辉和价值。这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事。
文章刊登于星洲副刊1-7-2014
请问老师给他们养的是什么虫?
ReplyDelete每一组的小朋友养的虫都不一样。他们在菜园找到甲虫、独角仙、蚱蜢、和一种不知名的虫。由于它身上是红色的,所以小朋友给它取名为“红红虫”。
ReplyDelete